在神经外科的手术台上,每一秒都关乎生死!近日,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与死神展开激烈角逐,成功救治一名左侧小脑硬脑膜动静脉瘘合并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用精湛医术续写了生命奇迹。
生死一线:神经外科的紧急挑战
40岁小李(化名)入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剧烈头痛伴随喷射状呕吐,生命体征濒临崩溃。头颅 CT 检查结果令人揪心: 小脑出血形成的血肿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压迫着脑干,同时引发梗阻性脑积水。更危险的是,小李的出血源头成谜,医生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脑血管畸形 —— 两种复杂血管病变在颅内“联手”,犹如两颗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任何延误或操作失误都可能致命。
多学科协作:紧急会诊定方案
“必须立刻启动多学科协作!” 神经外科团队当机立断。影像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迅速集结,通过多学科会诊(MDT)反复推演病情。摆在团队面前的是道两难命题: 既要快速清除血肿解除脑干压迫,又要精准处理异常血管,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经过数轮研讨,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最终敲定。
高难度手术:精准拆弹
手术在全麻下紧张展开。陈日朝、刁伟强两位副主任医师如同精密仪器的操作者,在显微镜下于毫米级的血管间隙中谨慎游走。他们先是精准清除血肿,随后小心翼翼地剥离其中的异常血管团。当手术器械穿过脆弱的脑血管网络时,整个手术室只剩下仪器的滴答声与医生们沉稳的指令。
6 小时后,随着最后一处出血点被成功封堵,这场高难度“拆弹” 手术宣告成功,术后检查确诊为硬脑膜动静脉瘘合并脑血管畸形。术后转机:患者奇迹般苏醒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小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迎来转机:第二天清晨,小李奇迹般恢复意识,手指开始有微弱活动;一周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如今已能自主行走,神经功能恢复超出预期。
专家解读:罕见疾病的凶险
“这类疾病罕见且凶险,出血后致残致死率超过 70%。” 陈日朝副主任医师介绍,小脑硬脑膜动静脉瘘与脑血管畸形均属少见脑血管疾病,常以突发出血为首发症状,患者往往因错失最佳救治时间而留下终身遗憾。
陈主任建议,若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是颅内血管病变发出的 “求救信号”,需立即就医。早诊断、早干预是降低脑血管急症风险的关键。
快速响应机制:为生命护航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展现了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在复杂脑血管疾病领域的诊疗实力,更凸显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价值。
据了解,该院神经外科已建立脑血管急症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影像评估 — 团队会诊 — 手术干预” 无缝衔接,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