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振虎教授首创的新型针刺疗法。陈教授在《灵枢》九针的基础上发明了岐黄针,操作手法也有创新,在《灵枢》五刺法的实践中,选用 “输刺”“合谷刺” 相结合的复合刺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一新技术的面纱,共同了解岐黄针疗法。
颈肩酸痛,岐黄针显效
30 多岁的何君(化名),因颈肩部酸痛伴肌肉僵硬感1 周,前来我院就诊。在外院接受常规针刺、推拿等理疗后,疗效欠佳。
我院黄丽娟医生为其进行体格检查,提示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肩部肌肉僵硬,多处棘突及棘间压痛”,进一步完善颈椎核磁共振平扫显示颈椎 C4-5 椎间盘轻度突出,诊断为颈型颈椎病。
结合患者病情,黄丽娟医生确定其病变归属经筋为足太阳经筋、手足少阳经筋,采用岐黄针疗法为其治疗。
首次治疗选取双侧 C6 夹脊穴、肩井穴,使用岐黄针针刺后,配合岐黄罐留罐,并带罐活动 5~10 分钟。治疗结束后,何君当即感觉颈肩部酸痛缓解,肌肉僵硬感减轻。
4 日后复诊时,何君仍有少许不适,黄丽娟医生再次为其使用岐黄针疗法,选取双侧 C4 夹脊穴、天宗穴,治疗后其颈肩部酸痛及僵硬感完全消失。2 周后随访,何君未再出现颈肩部酸胀不适感。
岐黄针疗法的独特优势
1.取穴精准:每次仅选1~2个穴位,注重局部经筋结聚点或循经选穴。
2.操作快速:单次治疗3~5分钟,得气即止不留针,每周1~2次即可。
3.痛感轻微:飞针进针手法轻巧,患者耐受度高。
岐黄针疗法的适应症
1.痛症:颈肩腰腿痛、腱鞘炎、踝关节扭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2.神经疾病:面瘫、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等;
3.内科杂病:失眠、便秘、排尿障碍、痛经等。
随着慢性疼痛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增多,该技术可弥补传统针灸治疗周期长的不足,提升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岐黄针疗法的禁忌症
1.过度饥饿、疲劳、精神紧张者不宜;
2.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
3.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
4.具有明显外科手术指征的病症不宜,如:宫外孕、胃肠穿孔等。
温馨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岐黄针疗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病症的通用疗法。在接受此类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