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都懂,宝宝一顿猛吃后,小脸憋得通红、肚子鼓鼓胀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 —— 八成是积食找上门了!
别急着喂药,增城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专注小儿推拿多年,用中医传统技法为宝宝缓解不适,让孩子少受药石之苦,多感受贴心暖意。
清胃经:化解宝宝“堵”在胃里的积食
位置:手掌面,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简单说就是大拇指根到指尖的外侧)。
操作:用中指或拇指指腹从宝宝拇指根推向指尖,每次推 100-300 下。
功效:帮助缓解胃部积滞,让宝宝不爱吃饭、恶心呕吐的情况慢慢好转。
补脾经:给宝宝的脾胃 “加把劲”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操作:一手持小儿拇指固定,用拇指端循小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每次200-300下。
功效: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食欲缺乏,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
摩腹:顺时针揉出顺畅好肠胃
位置:整个腹部(以肚脐为中心)。
操作:用手掌或四指并拢,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钟。
功效:顺时针摩腹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积食排出,按摩时记得力度要轻,别让宝宝不舒服。
经典案例:一周改善 4 岁宝宝积食难题
小玥(化名),女,4 岁,因食欲缺乏、形体消瘦、面黄口臭、腹胀便秘就诊。家长反映,孩子近期零食摄入过多,导致饮食不规律。增城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医师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诊断为乳食内积型积滞。采用健脾清热祛湿为法,定制小儿推拿方案:清补脾胃经、清大肠经、顺时针摩腹、捏脊等手法。
经过一周的专业治疗,孩子舌苔明显变薄,食欲恢复,腹胀便秘症状消失,家长对疗效赞不绝口!
这些推拿要点,治未病科医师提醒
最佳时段:选在宝宝精神好、不饿也不饱的时候进行。
手法关键:强调 “轻柔和缓、渗透有力”。
及时就医:若宝宝积食严重,伴有发烧、呕吐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孩子的脾胃健康,是成长的基石。增城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以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为理念,将传统小儿推拿与现代中医辨证相结合,为儿童提供专业的脾胃调理服务。
试试这些推拿小方法,或带宝宝来治未病科体验专属调理方案,让宝宝远离积食困扰,吃嘛嘛香,身体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