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念里,人体恰似一个精妙小宇宙,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能收获健康。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我们从中医角度,为大家分享实用健康妙招~
饮食有节,吃出好身体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食物不仅饱腹,更能调理身体。日常饮食应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原则,保证营养均衡。
减盐、减油、减糖至关重要!
❌过食咸味伤肾,加重血脉凝滞。
❌油腻食物生湿生痰,阻碍脾胃运化。
❌甜食过量影响脾胃,还可能致肥胖。
建议每日:
盐摄入量不超5克,油控制在25-30克,糖低于25克。
烹饪多采用蒸、煮、炖等清淡方式,减少油炸、油煎。根据季节与自身状况选用食物。
✅春天阳气上升,可食韭菜、豆芽助阳气生发;
✅夏天暑湿重,绿豆汤、冬瓜汤清热祛湿;
✅秋天干燥,梨、百合润肺;
✅冬天寒冷,适当进食羊肉、桂圆等温热食物暖身驱寒。
起居有常,睡出好状态
中医强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良好作息是健康基础。熬夜损伤人体阳气与阴精,长期如此易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出现疲劳、长痘、脱发等问题。
建议尽量每晚11点前入睡,早上7-8点起床,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中午适当午休30分钟-1小时,缓解上午疲劳,为下午养精蓄锐。
此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让自己处于舒适空间,有助于身心放松。
运动适度,练出强体魄
生命在于运动,中医运动养生方式多样,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动作缓慢、柔和,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且不会剧烈损伤身体。
没时间专门锻炼,可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上下楼梯、饭后散步半小时等。运动要循序渐进,依自身体力与状况选择合适强度和时间。运动至微微出汗,稍感疲惫但休息后能迅速恢复为宜。
情志舒畅,身心和谐
中医讲“百病生于气”,情绪对健康影响巨大。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脾胃失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十分重要。
✅平时可培养绘画、书法、音乐等兴趣爱好,放松身心。
✅遇到烦心事,及时与家人、朋友倾诉。
✅多参加社交活动,拓宽社交圈子,愉悦心情。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是提醒我们关注健康的契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把这些中医养生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