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科荣膺“广东省十四五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支部挂点领导、急诊科学术带头人王儒平教授的有力带领和精准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的通力协作和鼎力支持下,在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下,结出的硕果。
它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科室持续攀登的号角。半年来,急诊科以此为新的奋斗起点,在专科能力深化、中医内涵建设、科研协同创新及区域急救体系构建等相关领域精耕细作,稳扎稳打。
1党建引领聚合力,协同奋进促提升
科室始终将党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挂点领导王儒平教授作为科室学术带头人,以身作则,深入一线,亲自指导科室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方向,为专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组织保障,门急诊党支部和急诊科全体医护积极响应、落实落细各项举措。
正是在这种上下同心、部门联动、医护协作的良好氛围下,急诊科才能在重点专科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在2025年上半年中,急诊120出车达1400趟,位居全区第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445人次,院内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9%。
2锚定前沿,锻造专科硬核实力
科室坚决贯彻“走出去、引进来”双轨并行策略,选派核心骨干积极参与高层次学术交流:在“器官捐献与移植交叉学科论坛”中汲取前沿理念;于“急危重症机械通气临床学习班”中锤炼专项技艺;更通过“广州市紧急医疗救援队伍救援技能培训班”系统提升综合应急处突能力。
同时,积极引进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团队先进经验,着力推进科室eFAST床旁超声技术能力建设,为急危重症的精准评估与高效处置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显著提升了整体急救诊疗水平。
3根植岐黄,彰显中医急救特色
科室深入发掘中医药在急危重症领域的独特价值:
➤重点推广参附注射液在急症回阳救逆中的运用,发挥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促醒开窍的关键作用;
➤大力开展“蜜芽罐”中医适宜新技术,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常见急症,近半年开展75人次,症状改善率显著提高,彰显简、便、效、廉优势;
➤痛风汤、岭南名医王儒平教授经验方等协定处方实现常态化应用。
➤特别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团队来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现场教学,其中“颊针”疗法已启动适应性开展,“平衡针”技术的引进与申报工作也正紧锣密鼓推进,中医急救技术储备日益丰富。
4科研协作启新篇,学术探索谱华章
在提升临床救治能力的同时,科室高度重视科研能力建设,积极寻求高层次科研合作机遇。
依托与广东省中医院的紧密协作关系,急诊科前瞻性地参与了两次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科研项目——分别聚焦于新冠病毒感染及季节性流感的治疗方案优化研究。项目由双方骨干团队深度合作开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规律。
这两次高起点的临床科研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为优化相关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诊疗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循证依据,更开创了急诊科在急危重传染病领域自主参与高水平临床科研合作的先河,标志着科室科研能力建设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5科普赋能,共建区域急救网络
科室精心编制包含实用急救技能与急症早期识别要点的《急救知识宣传手册》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积极履行医联体牵头职责,组织骨干力量深入朱村、小楼等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急救技术规范化操作培训及诊疗经验交流教学,将优质急救资源与专业技术有效下沉基层,着力提升区域协同救治能力。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省级重点专科的建设是起点而非终点!
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将在院党委的引领下,在各兄弟科室的鼎力支持下,持续聚焦急危重症救治核心能力提升,深度融合中西医技术优势,不断强化科研创新驱动力,扩大优质急救服务辐射半径,切实提升区域性急危重症医疗保障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强的担当,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福祉贡献“增城中医急诊”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