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节假日,口腔科常见这样的场景:家长带着小朋友急匆匆赶来,念叨着 “孩子新牙都长出来了,旧牙还不掉,是不是得赶紧拔?” 其实,这种“新牙旧牙并存”的情况很常见,今天就来好好说说“双排牙”那些事~

什么是“双排牙”?
孩子到了六七岁,就进入了换牙期,乳牙完成使命后自然脱落,恒牙再慢慢长出来,这是正常的牙齿“交接班”。
但有些时候,恒牙已经冒头了,对应的乳牙却“赖着不走”,恒牙没地方长,只能从乳牙后面“挤”出来,形成一前一后两排牙齿,这就是大家说的“双排牙”,在口腔医学上称为“乳牙滞留”。
为啥会出现“双排牙”?
最常见的原因,和孩子的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现在不少孩子吃的食物太精细,比如水果打成泥、蔬菜切得碎、肉类炖得烂,牙齿和颌骨得不到足够的“锻炼”。
时间一长,牙弓生长发育的空间不够,恒牙萌出时没有合适的位置,只能往旁边挤;而乳牙因为牙根吸收不完全,就没法正常脱落,自然就形成了“双排牙”。
“双排牙”一定要拔吗?
要不要拔,得看具体情况,别急着下定论:
✅先观察恒牙萌出状态:
如果恒牙刚萌出1/3到2/3,乳牙还没松动,家长可以先别急着带孩子拔牙。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多吃些需要咀嚼的硬食物,比如啃苹果、咬玉米等,通过生理性的刺激,帮助乳牙自然脱落。
✅该拔的时候别犹豫:
如果恒牙已经明显萌出,乳牙却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建议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诊看是否需要拔除滞留的乳牙。因为乳牙“占着位置不走”,会导致恒牙只能侧着长,时间久了容易造成牙列不齐,后续需要矫正处理。
温馨提示:定期检查很重要
孩子的换牙期是牙齿发育的关键阶段,建议家长定时带孩子做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萌出的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才能让孩子的牙齿顺利 “交接班”,拥有一口整齐健康的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