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0月29日,大家都会共同关注一个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 ——卒中。或许很多人觉得卒中是“老年病”,但事实上,它正悄悄向熬夜、高盐饮食、久坐不动的“打工人”靠近。
今天,我们来了解它,为您和您的家人增添一份健康保障。
认识卒中,大脑的“紧急断电”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座城市的电网,血管则是输送电力的线路。当血栓堵塞血管(即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类型的80%),或是血管破裂出血(即出血性卒中,约占20%),大脑对应的区域就会像“断电” 一样,相关的身体功能会瞬间出现障碍。
需要警惕的是,每延迟1分钟救治,就有约190万个脑细胞面临不可逆的死亡。
卒中不分年龄:年轻人也需警惕
过去10年里,40岁以下的卒中发病人群大幅增长。熬夜加班、常吃外卖、精神高压、依赖电子烟和奶茶…… 这些看似常见的生活习惯,正在悄悄加速血管的老化。
血管老化的过程是无声无息的,但卒中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提前关注身体信号至关重要。
识别卒中:记住“BE FAST”判断法
熟记“BE FAST”,关键时刻能帮您快速判断:
B(Balance):
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走路摇晃的情况;
E(Eyes):
突然看不清东西、视物成双,或出现视野缺损;
F(Face):
观察面部,一侧口角下垂、面部不对称;
A(Arm):
双臂平举保持10秒,若一侧手臂下垂超过5厘米;
S(Speech):
让对方复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若咬字含糊、漏字或无法清晰表达;
T(Time):
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项异常,立即记录发病时间,并马上拨打 120。
请记住,不要抱有“等一等、自己能缓过来”的想法,及时就医是关键。
家人突发卒中:正确应对很重要
如果身边家人突然发生卒中,正确的处理方式能为救治争取时间,
以下几点要牢记:
1. 让患者保持平卧、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窒息;
2. 期间禁食禁水,避免误吸;;
3. 不擅自喂阿司匹林,若为出血性卒中,可能会加重病情;
4. 立即拨打120,准备好患者既往病历、日常服用的药盒,跟随救护车前往最近的“卒中中心”;
5. 到院后,第一时间告知医生患者的“发病时间”,这是医生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预防卒中:这份健康处方请收好
预防卒中,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饮食调整:
饮食均衡,多吃蔬菜,用橄榄油替代猪油。
坚持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骑行等)。
规律睡眠:
保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调节情绪:
长期慢性压力会增加卒中风险,每天花5分钟冥想,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远离烟草:
电子烟同样会使卒中风险增加 1.3 倍。
2025年世界卒中日,学会识别卒中信号,关键时刻即刻行动,守护您与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