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介绍
    • 组织架构
    • 院容院貌
    • 医疗设备
    • 医院荣誉
    • 医院文化
    • 医院定位交通
  • 分院机构
    • 民生路总院
    • 增江院区
    • 颐养院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院务公开
    • 视频中心
  • 患者服务
    • 就医指南
    • 就医流程
    • 用药指南
    • 医患沟通
    • 健康教育
    • 联系我们
  • 科室设置
  • 专家介绍
  • 科研教学
    • 科教动态
    • 科研管理
    • 教学管理
  • 护理园地
    • 护理动态
    • 专科护理
    • 中医护理
    • 教育培训
    • 护理文化
  • 人才招聘
  • 党群专栏
    • 党建动态
    • 工会动态
    • 共青团动态
    • 妇委动态
  • 健康教育
  • “晒背养生”掀起热潮,三伏天要如何健康养生
    发布时间:2023-08-01

    暑伏,又称“三伏”

    即中医常说“长夏”

    俗话说“热在三伏”

    每年三伏天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

    而且又是最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持续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

    约40天的时间

    下面介绍一下三伏天有哪些具体宜忌事项

     

    什么是“伏”

     

    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讲究一个天人合一。天地有“五运六气”的节律性变化,人亦有五脏六腑的节律性变化。节气或四时更替交接之时对人体的影响极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也常见于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是年老体弱人群诱发宿疾或产生新病的时期。这40天左右的时间内,应宜伏不宜动,躲避暑湿暑热,不要外出活动过多。

     

    伏天养生三宜

     

    宜补阳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三伏天时自然界的阳气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即中医所谓的“春夏养阳”。

    此时可以进行三伏灸、三伏贴,可达到补益阳气、驱除寒湿、温通经络、活血通络、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可在早上7-9点,或下午3点以后(此时紫外线不是最强烈,不容易灼烧皮肤,不建议空腹以及中午高温时晒背),进行“晒背”20-30min(体弱的人可以从10-15min逐步增加,不舒服就停下)。晒背以全身微汗出为宜,注意补充水分,以常温淡盐水为宜,晒完后可以喝米粥补充津液。

    “晒背”、三伏灸的适宜人群与三伏贴的适宜人群是相同的。

     

    宜缓动

    三伏天要运动,但是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打八段锦、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散出体表,从而增强体质。切勿在温度高时运动,以免中暑。

     

    宜清心防暑滋阴生津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要清心防暑、滋阴生津。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伏天养生三防

    防暑气

    夏季暑气盛行,侵人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津液,会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适当补充水分。

     

    防寒气

    夏季吹空调纳凉、冷饮无度,导致中气内虚,风寒趁虚侵袭导致疾病,以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为主要症状,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要尤为当心。切记贪凉。

     

    防湿气

    夏季雨水多,湿气较盛,同时过食肥甘厚腻、生冷寒凉的食物,也易导致湿气内生。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皮炎湿疹、精神萎靡等健康问题。宜清淡饮食。

友情链接: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

  • ICP备案:粤ICP备2023006105号-1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44011802000792号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民生路50号

    电话:020-61738112

  • 医院服务号

    医院订阅号

    医院视频号